已購買本作品的讀者,於登錄後才可評價
概述
2010年9月7日﹐釣魚島撞船引發的事件﹐是對日本鳩山內閣試圖“親美入亞”和建立“東亞共同體”的反動﹐也給中日關係打上了一個死結。最有關係的美國不直接介入充當調停人的角色﹔日本外相宣稱沒有領土問題﹐釣魚島海域適用美日安保條約﹔中國從沒有接受過美日的“舊金山和約”﹑“歸還沖繩協定”﹐決不會在領土主權問題上退讓。一個似乎偶然發生的事件﹐衝擊著所謂“和平東海”﹐引發了一場中日美三國之間的戰略博弈﹐而這三個國家是世界第一﹑第二﹑第三的經濟大國。中國人不知道日本想幹什麼﹐日本人說不理解中國的激烈反應﹐戰略國家美國則在那裡逍遙起來。
亞太局勢的動盪﹐並非從這一天開始。2010年3月﹐韓國“天安號事件”以及美韓日的黃海軍事演習﹐美國介入中國南海拉攏東南亞﹐還有中印邊界的爭議。賓州大學歷史學教授林蔚(Arthur Waldron)說﹕這種動盪的局勢﹐“首先意味著亞太地區戰略格局的重新劃分﹐而這將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亞太地區在經濟領域呈現日益融合的趨勢﹐如同歐洲在一次世界大戰前那幾十年。值得注意的是﹐冷戰期間亞洲和歐洲在經濟領域都並非如此。但是﹐即便貿易往來越來越頻繁﹐各國之間的軍事競賽以及試探性的抗衡中國的聯盟﹐也都可能在實際上進行著。一次世界大戰很清楚地表明﹐經濟紐帶並不能阻止武力衝突。亞洲地區當前的形勢類似於20世紀初的歐洲﹐國際之間的經貿利益和安全防衛利益之間是矛盾的﹐在軍事和外交上逐漸形成某種抗衡中國的架構似乎勢在必行”。……
暫未有讀者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