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book

失去的機遇?— 赫魯曉夫下臺後中蘇兩黨和解的新嘗試

作者: 李丹慧

No.2009-62【2009年11月18日】
由於毛澤東在處理黨際關係時﹐主要是同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中的左派聯合﹐依靠左派黨開展共產主義運動﹐支持各國的革命鬥爭﹐支持世界革命﹐中共實際已成為另一個政治中心。加之左派隊伍不斷壯大﹐初具陣營的規模﹐國際共運由此呈現出分裂的狀態。……
免費下載
返回總目錄

Meet the Author
Books of 李丹慧
關於本作品
概述

1964年10月蘇共中央召開全會﹐決定解除赫魯曉夫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蘇聯部長會議主席的職務。但是這種最高權力的更迭﹐並不意味著蘇共路線方針﹐尤其是對外政策也隨即轉型。蘇共新領導人迅速擺出了按既定方針辦的姿態﹐只是在一些提法和做法上﹐也陸續顯露出了一些不同於以往的似乎是向左轉的跡象。
1﹑確定維護蘇共以往路線綱領的基本立場
10月14日蘇共中央主席團通過的全會公報即已明確提出﹐“世界上任何一個黨都沒有我們這樣一條富於經驗而又可靠的對外政策路線”﹐蘇共“現在和今後都堅定地站在列寧主義立場上﹐捍衛黨的綱領﹑蘇共第二十次和第二十二次代表大會的歷史決議”。關於赫魯曉夫的錯誤﹐全會批判的重點在其國內政策﹑工作作風及搞新的個人迷信上。至於外交方針﹐赫魯曉夫的失誤僅在於“實行時採取的方法和行動不妥當”﹐諸如在蘇伊士運河﹑柏林﹑古巴問題上犯了冒險主義的錯誤﹐導致危機的發生﹔即便指出赫魯曉夫“只要蘇聯和美國談妥﹐世界上就不會有戰爭”的口號是錯誤的﹐其著眼點也是這一口號忽視了資本主義陣營內部的矛盾﹐沒有執行利用西方陣營中的爭吵與矛盾﹐削弱美國地位的任務。……

已購買本作品的讀者,於登錄後才可評價

暫未有讀者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