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book

“唇齒相依”還是“政治聯姻”?(下) — 中朝同盟的建立及其延續(1946~1961)

作者: 沈志華

No.2009-35【2009年6月25日】
中朝雙方對談判的態度不久便走到了自己的對立面。1952年下半年﹐在朝鮮戰場雙方基本取得力量平衡的同時﹐板門店的停戰談判卻陷入了僵局﹐問題竟膠著在毛澤東起初認為最容易解決的戰俘問題上。……
免費下載
返回總目錄

關於本作品
概述

朝鮮戰爭歷時三年﹐但是從1951年7月至戰爭結束﹐打打停停﹐多一半時間都是在停戰談判中度過的。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裡﹐中朝雙方在停戰時機的問題上﹐也是分歧不斷﹐爭論不休。
第五次戰役以後﹐中國方面終於感到戰爭難以繼續下去了。1951年5月下旬﹐毛澤東主持中共中央召開會議﹐決定採取“邊談邊打﹐爭取談判解決問題”的方針。金日成則表示反對戰爭長期化的打算﹐要求中朝聯軍6月末至7月中對敵發動再一次總攻。毛澤東請金日成於6月3日抵達北京進行商議。經過商談﹐金日成同意6~7月不發動進攻﹐但還是要求經過準備在8月發動一次反攻。毛澤東只好要求斯大林接見金日成和高崗﹐同時希望在蘇聯養病的林彪也參加會談。經斯大林同意﹐6月10日金日成和高崗乘蘇聯派來的專機飛往莫斯科。他們與斯大林交流了看法之後﹐於6月13日向毛澤東做了彙報﹐接受了停戰談判的意見。斯大林也來電表示﹐“我們認為﹐現在停戰是件好事”。
……

已購買本作品的讀者,於登錄後才可評價

暫未有讀者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