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book
分類: , 標籤: , ,

致“興大”同學們的信

作者: 劉源

No.2008-66【2008年9月16日】
凡少年失學者﹐多因家境貧寒﹐無力供養成學﹔少數頑劣愚鈍﹐實缺就學天分。而我輩整整一代人無法就讀於學校﹐卻是緣於時代的悲劇。……
免費下載
返回總目錄

Meet the Author
avatar-author

1951年生,劉少奇的小兒子。1966年劉少奇被打成中國最大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叛徒、内奸、工賊,1969迫害致死。母親被關押12年,11屆三中全會時釋放。

文化大革命爆發,在部隊當兵的劉源被退回北京四中接受批判。1968年被拘押,後發配陝西省山陰縣插隊。1969年「九大」後改爲勞改。1970年再次入獄,同年押解回山西繼續勞改。1975年病退回京,在北京起重機厰當工人。

1977年恢復高考,考入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1981年畢業後下基層,任河南省新鄉縣公社副主任,副縣長,縣長。1985年任鄭州市副市長,政聲鵲起。1988年,河南省人民代表大會,不在候選人名單的劉源,由代表臨時提名,高票當選副省長。1992年調武警部隊水電指揮部任第二政委兼副主任,授少將警銜,參加長江三峽、西藏羊卓雍湖等重大工程建設。1998年任武警部隊副政委,2000年授中將警銜。2003年任總後勤部副政委,改解放軍中將軍銜。2005年12月任軍事科學院政委。

關於本作品
概述

筆者與薄熙成同窗12年﹐幼兒園三年﹐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都在一個班。可以說﹐我們是一起滾大的﹐幾乎形影不離﹐連我最難聽的外號﹐都是他滿校園瘋喊出了名的。
記得小學時﹐我倆合寫過一篇作文﹐模仿當時的課文﹐將我們之間的關係﹐等同於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誼。老師們十分喜歡這滿紙稚氣的文字﹐笑著在全班朗讀﹐將其列為範文﹐推薦給家長們。在一次會議上﹐我們的父親們不知為何提到了這篇作文﹐一時滿堂大笑……“文革”之中﹐我父親有一次突然想起文中的比喻﹐仍笑起來﹐給逆境中的他帶來難得的歡愉。
16歲時﹐薄熙成身陷囹圄﹐一關就是五年。17歲﹐我也到山西插隊。自那時起﹐我們各奔東西﹐淪落天涯﹐有著截然不同的奮鬥歷程和獨立生活﹐但心卻總是如同兒時﹐一樣相通。隨著歲月流逝﹐早年的情誼不僅沒有淡漠﹐反而日益深沉厚重。
……

已購買本作品的讀者,於登錄後才可評價

暫未有讀者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