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購買本作品的讀者,於登錄後才可評價
概述
以中國來說﹐世界人數最多的民族 — 漢族歷來有基於傳統文化的強烈的民族認同感。在國家危難之際﹐這種華夏文化認同﹐通常會轉換成為維護正義﹑反對外來侵略的思想基礎。19世紀以降﹐民族主義既是反抗外來侵略的正義的旗幟﹐激勵中華兒女前仆後繼﹐又是阻礙吸收外來先進文化的壁壘。
19世紀的大清帝國為什麼會一再被侵略者打得一敗塗地﹖天朝大國的陳腐心理根深蒂固﹐文化民族主義蒙住雙眼﹐不准“以夷變華”﹐拒絕吸收人類文明的先進成果﹗
20世紀的中國為什麼還是那麼坎坷﹖國號四變﹐封閉﹑半封閉的心態未變﹐“國情特殊”論加革命高調成為抗拒與外來文化自由交流的銅牆鐵壁﹐自由﹑民主和市場經濟為標誌的現代主流文化長期被拒門外。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人通常對近代中國歷史教訓所知無多﹐而盼望國家富強的感情又特別強烈。一些人散佈極端的民族主義言論﹐很容易引起共鳴。因此﹐不管鼓吹者主觀動機如何﹐這些言論的客觀效果都是令人憂心的。
……
暫未有讀者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