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book
分類: 標籤:

爱国爱港力量在披荆斩棘中成长

作者: 周八駿 【2018-3-13】 3月11日第六届立法会4个议席补选的结果,折射香港政治生态正在发生具历史转折意义的变化 [...]

Tag:
Meet the Author
avatar-author

周八駿,光大集團高級研究員、香港資深評論員,發表關於中國改革開放和香港問題的著作七部、評論逾千篇。

關於本作品
概述

【2018-3-13】
3月11日第六届立法会4个议席补选的结果,折射香港政治生态正在发生具历史转折意义的变化。
第一,自1991年港英立法局选举开始引入地区直选,到2016年特区第六届立法会地区直选,25年间“拒中抗共”势力与爱国爱港阵营所得选票一直大体维持六比四的格局,被有力地打破了。
在新界东选区,即使新民主同盟范国威以183,762票当选,代表爱国爱港阵营的邓家彪获得152,904票,二者所得选票之比为54.6:45.4。在香港岛选区,“民主派”代表区诺轩仅9,547票领先爱国爱港阵营代表陈家佩,二者所得选票之比为51.8:48.2。在九龙西选区,代表爱国爱港阵营的郑泳舜,击败“拒中抗共”势力代表姚松炎,粉碎了地区直选采取单议席单票制反对派必胜的“魔咒”。

更多

第二,补选结果显示,全国人大常委会2016年11月7日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得到大多数香港选民(居民)的支持。这一点,既体现于姚松炎的失败上,也反映在曾经支持反对派的一部分选民(居民)拒绝参与今次补选投票。
因为违反《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而被特区司法机关取消第六届立法会当选议员资格的姚松炎,在“侥幸”取得参与补选资格后狂妄地宣称,这是香港居民支持他的结果。因此姚松炎能否重回立法会,被许多人视为香港选民(居民)对待全国人大有关释法和特区司法机关有关执法的试金石。事实证明,在关乎“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的重大原则问题上,香港大多数居民已能明辨是否。他们或者改为投票支持爱国爱港阵营代表,或者以不投票方式显示同其曾经投票支持的反对派划清界限。
第三,爱国爱港阵营展现空前团结、进一步壮大。
在3个地区选区,爱国爱港阵营均推举一名代表同反对派较量。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在香港岛选区,爱国爱港中坚力量民建联、工联会坚定地支持新民党的陈家佩。
另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是,从特区上届政府退任的几位主要官员,都站到支持爱国爱港候选人的第一线。特区历届政府主要官员,只有两位退任后分别走入两大政治阵营各一方,另一人转任时事评论员为反对派助阵。在其他人中,即使有些人出任全国人大代表或全国政协委员,但未曾在立法会竞选中为爱国爱港阵营的候选人拉票。今次补选的新现象,意味着爱国爱港阵营进一步壮大。
再一个值得高兴的是,在建筑、测量及都市规划界功能界别,一年多前因为建制派人士“内讧”而被反对派夺取的议席,今次补选因建制派团结而夺回。
自特区第三届政府执政以来,有人以“建制派”改称“爱国爱港阵营”,怀有弱化爱国爱港阵营的企图。另一方面,在2008年第四届立法会选举后,爱国爱港阵营确实呈现思想政治上的分歧甚至局部呈现分化。经过今次补选,“建制派”团结在“爱国爱港”大旗之下,应当重新被称为“爱国爱港阵营”。
2018年是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是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参与“一带一路”和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开局之年,又遇上全球经济金融政治格局空前全面深刻调整开始进入决定性阶段。国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迈向新的征程。香港处于史无前例的历史转折。全球格局急剧演变波谲云诡。这一切,要求香港紧紧依靠国家。3月11日补选结果显示,相当多香港选民(居民)认清了大势。
香港政治生态新变化,同国家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一致的,有利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强调“一国”是“根”和“本”,有利于特区现届政府推动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应当肯定,特区现届政府上任8个多月务实有为,为缓和社会分裂、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作了大量工作,管治和施政平稳,为爱国爱港阵营在今次补选中的不凡表现提供了不可低估的支撑。另一方面,今次补选结果,也必定鼓舞政府进一步务实有为。
诚然,爱国爱港阵营不能低估改变香港政治生态的复杂性和因难,必须进一步坚定百折不回的意志,进一步发扬坚忍不拔的精神。“拒中抗共”势力尽管已分化为“传统泛民主派”和冒起于非法“占中”运动的“本土激进分离势力”,但是,他们在今次补选的最后关头坚决地站在了一起,充分反映他们在“拒中抗共”上毫无二致。随着特区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香港不断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拒中抗共”势力必定分化和分裂,其顽固分子则必定“抱团取暖”。爱国爱港阵营既要坚决遏制“本土自决”和“港独”、促使反对派分化和分裂,也要争取一部分反对派人士转变立场。只有坚决遏制“本土自决”和“港独”,才能促使反对派分化和分裂。只有促使反对派分化和分裂,才能争取一部分反对派人士转变立场。

(《大公报》2018年3月13日A12“评论”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