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購買本作品的讀者,於登錄後才可評價
【2017-7-6】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之际,香港社会、祖国内地以及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是,国家主席习近平莅临香江,发表重要讲话,展示关于“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怎样的信息?
6月30日晚,习主席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欢迎晚宴上致词,和7月1日上午,习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讲话,是他3日访港期间所发表的一系列讲话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讲话,系统阐述了中央关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一国两制”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推动“一国两制”与时俱进,谋求“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基本方针和主要政策;归结到一点,就是必须坚持“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在6月30日晚宴上的致词中,习主席勉励香港同胞讲“三个相信”——相信自己,相信香港,相信国家。
相信自己,就是要树立民族自信。习主席从历史的维度,把一代又一代以中国人为主体的香港居民不断打拼,造就香港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发展成举世闻名国际大都市的经历,融入中华民族5000多年生生不息的文明史。
更多
相信香港,就是要充分认识香港仍然具有很多有利条件和独特优势。习主席列举各项事实为证,指出:“香港只要巩固和提升这些优势,就一定能够留住并吸引各方投资和人才,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中把握机遇,促进本地创新创业,开发新的增长点,续写狮子山下发展新故事、繁荣新传奇!”
相信国家,就是要正确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习主席概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改革开放以来神州大地发生的巨大变化,表示:“祖国日益繁荣昌盛,不仅是香港抵御风浪、战胜挑战的底气所在,也是香港探索发展新路向、寻找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的机遇所在。国家好,香港会更好!”
在香港,一些人抗拒国家认同,一些人标榜只爱“文化中国”、拒绝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这种错误观念是滋生“本土主义”的土壤,也是“本土自决”和“港独”赖以寄生的温度。习主席把确立民族自信与确立国家认同相结合,指出香港始终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准确诠释了“爱国爱港”的内涵。
以准确的“爱国爱港”观为前提,习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阐述今后更好在香港落实“一国两制”的四点意见,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点和第二点,从法律和政治角度,进一步阐明“一国”是“两制”的“根”和“本”。
有一种错误观点:香港回归祖国,实行“一国两制”,保留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块“飞地”(enclave),仿佛“租界”,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好比“租界”享有“治外法权”。
习主席明确指出:“香港从回归之日起,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中央政府依照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对香港实行管治,与之相应的特别行政区制度和体制得以确立。”“回归完成了香港宪制秩序的巨大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共同构成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特别行政区制度的法律渊源。基本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和政策,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法律化、制度化,为‘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践提供了法律保障。”
习主席的精辟论述,不仅有力驳斥了“两制”超然于“一国”的谬论,而且,澄清了与之相关的另一种错误观点,即:“一国两制”初心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个5年“井水不犯河水”的情形。
“一国两制”初心即“一国两制”宗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个5年是如此,从第二个5年直至20周年一贯如此。
特区第一个5年“一国两制”实践之所以给人以“井水不犯河水”的印象,既因为中央放手让特区第一届政府行使“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权责,也是因为香港与内地经济联系尚未进入一体化阶段。中央放手让特区第一届政府行使“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权责,不等于中央放弃领导特区和特区政府的宪制权力,恰恰相反,年轻的特区政府应对史无前例的亚洲金融危机有心乏力,在若干重要经济政策上出现失误后,中央应时任行政长官要求,推动香港与内地签署关于两地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协议(CEPA),正式启动两地经济一体化。
今天,香港与内地经济一体化已形成不可逆转不可阻挡不断深化之势,香港居民必须顺势而为,牢固树立“一国”意识,坚守“一国”原则,力争“一国两制”以“一国”为根基行稳致远。
(《大公报》2017年7月6日A12“评论”发表)
暫未有讀者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