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購買本作品的讀者,於登錄後才可評價
【2017-12-8】
最近,有两则关于香港的信息,一是特区政府公布2016年香港贫穷人口状况,一是香港房屋协会推出两个楼盘接受认购的情况。
尽管过去5年特区上届政府以空前的努力来解决香港的贫穷问题,但是,11月17日,新一届政府扶贫委员会公布的《2016年香港贫穷情况报告》却显示,香港的贫穷家庭和人口,有增无减。2016年全港贫穷户达58.2万,贫穷人口为135.2万,贫穷率达19.9%,分别较2015年增加7000人和0.2个百分点,人数创过去8年最高,每5个港人,就有1人贫穷。即使在计算恒常现金福利包括综缓、果金和长者生活津贴,以及去年新推出的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后,贫穷人口和贫穷率分别下降至99.6万和14.7%,但是,仍然分别较2015年增加2.5万人和零点四个百分点。
12月4日,香港房屋协会公布,其推出的将军澳翠岭峰、屯门翠鸣台两个楼盘共计620个单位的认购,获得空前热烈的反应——累计收到94,389份申请表,超额认购约151倍。其中,白表申请多达88,312份,超额认购近284倍,占整体申请的93%;绿表申请为6,077份,超额认购18.6倍。再进一步分析,在白表申请中,以家庭为单位申请的为31,140份,单身人士申请的为57,172份;在绿表申请中,以家庭为单位申请的为4,525份,单身人士申请的为1,552份。
更多
把上述两则信息结合起来看,至少可以得出这样几个观点。
第一,现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其首份施政报告中,主张以扩大“绿置居”和“白居二”来满足香港较低收入和低收入家庭和人士的置业需求,是切合实际的。
第二,现届政府需要动用更多公帑扶贫。无论出于期望管理还是讲出真实情况,政务司长和有关局长都对今后几年香港贫穷状况不表乐观。而且,鉴于香港人口迅速老化,政府统计处预测2036年长者人数将增至237万人,将占香港总人口的31.1%,未来历届政府财政都面临不断加大扶贫支出的压力。
第三,特区政府兴建更多公营房屋需要钱,加大扶贫力度需要钱,即使目前政府财政盈余是丰厚的,但是,在中长期,特区政府财政需要开源。
第四,大量单身人士申请居屋,反映青年问题亟需综合施策,亦即是说,既要帮助青年解决置业问题,也要开辟社会向上流动性、帮助青年提高收入。
扶贫以及解决较低收入和低收入家庭和人士的居住问题,不只香港有,内地也有,但是,两地社会制度不同,解决的办法不一样。
内地扶贫,除了各级政府动用财政支出外,相当一部分由企业、尤其国有大企业承担。对于内地企业来说,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企业社会责任。
内地解决较低收和低收入家庭和人士的居住问题,是借鉴香港的公营房屋制度,分为类似于香港公屋的廉租房和类似于香港居屋的经济适用房,但是,地方政府在拨地和兴建上的效率高于香港。一部分香港居民会视为内地缺乏民主而加以批评,却不反躬自省香港的议会民主是否已被滥用?
内地各级政府的财政处于持续赤字,但是,内地政府可动用的财源是开阔的。最近,国务院印发《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规定从2017年开始,试行划转国有非上市企业的10%的股权充实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18年及以后,分批划转、尽快完成划转工作。中央和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大中型企业和金融机构纳入划转范围。中央和地方企业集团已完成公司制改革的,直接划转企业集团的股权;未完成的,改制后按要求划转企业集团的股权。国有资本划转后,一是国有资本的股权分红由社保基金会等承接主体持有;二是社保基金会等承接主体经批准可以通过国有资本运作获取收益;三是社保基金会等承接主体要履行3年以上禁售期义务,并应承继原持股主体的其他限售义务。这是一项增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的重要举措,而且可以实现“一石三鸟”的效果——既可以使得国有企业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又可以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代际公平,还可以实现国有股权多元化持有,促进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香港不可能实施类似于内地的办法。香港解决所有深层次结构性问题的担子,几乎全部压在政府肩上。这就要求特区政府务必尽快推进经济转型、大力拓展新产业、把经济的饼做大做好,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为了尽可能满足较低收入和低收入家庭和人士的置业需求,特区政府不仅需要增建公营房屋,而且必须压抑楼价。如果私人市场楼价不能明显下调,那么,在公营房屋售价与私人市场楼价挂钩的背景下,政府财政用于公营房屋建造的开支必定不断增加。而且,面对楼价不断上涨,会有越来越多的较低收入和低收入家庭和人士难以实现置业欲望。总之,特区政府加快香港产业结构调整,拓展新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必须同压抑楼价相互配合。
(《大公报》2017年12月8日A12“评论”发表)
暫未有讀者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