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購買本作品的讀者,於登錄後才可評價
【2017-11-30】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郝龙斌不久前接受香港一家媒体专访,对上海和大陆的急速发展甚为感慨。郝龙斌坦言,上海很多地方已超过台北。上世纪90年代初,台湾每年GDP总量一度接近大陆的一半。“慢慢地,广东超过我们,一个个陆续超过我们,现在深圳经济总量都跟台湾相去不远了。”郝龙斌说,就省份而言,台湾已下滑至10名左右,2017年大陆还可能有3个省超过台湾,这是让他紧张的地方。
据统计,2016年台湾的GDP折合人民币约为3.7万亿元,被大陆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等5个省超过。深圳市2016年GDP总量约1.9万亿元(O 民币),约为台湾的一半强,深圳市人口大约也是台湾的一半。
这则信息,让我想起几年前,香港的一位著名人士曾以近20年来香港与内地GDP对比来提醒香港居民,应当有紧迫感。
无论香港还是台湾,同内地或大陆的差距日益缩小是必然的,对此,应有平常心。问题在于,香港和台湾能否继续发展?郝龙斌的感慨,是针对台湾岛内“台独”势力干扰和破坏两岸关系、阻碍台湾发展而发。香港那位著名人士,也是针对香港的反对派发动无休无止政治斗争严重阻挠香港发展而言。
更多
本文着重谈香港。可以举一系列事例和统计数据来说明,香港必须加快经济发展。
11月17日,特区政府扶贫委员会公布《2016年香港贫穷情况报告》。2016年全港贫穷户达58.2万,贫穷人口为135.2万,贫穷率达19.9%,分别较2015年增加7000人和0.2个百分点,人数创过去8年最高,每5个港人,就有1人贫穷。即使在恒常现金福利包括综缓、果金及长者生活津贴,以及去年新推出的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等介入后,贫穷人口和贫穷率分别下降至99.6万和14.7%,但是,仍分别较2015年增加2.5万人和 0.4个百分点。
过去5年,特区政府扶贫工作的力度是空前的,但是,贫穷人口和贫穷率却难以下降。据政务司长解释,原因之一,是香港人口迅速老化。
根据政府统计处的数据,2016年香港65岁或以上长者为116万人,占香港总人口的16.6%;预测2036年长者人数将增至237万人,将占香港总人口的31.1%。未来几十年,香港的扶贫工作如同“滚石上坡”,不仅不可以松懈,而且,必须不断加力。“只争朝夕”,是之谓也。
然而,一部分香港居民依然故我地骄傲自大。一是强调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二是强调香港的市场体制,三是强调香港的核心价值,以为这三项都是内地难以追上的。
其实,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存在着最大弱点即港币不可能成为国际货币,在这一点上,不如上海将要建成的国际金融中心以人民币为基本定值和交易工具,人民币在尚未成为充分可兑换货币的背景下已被国际社会视为国际货币。
香港的市场体制在法律上固然比较健全,但是,由于香港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各行各业已存在着寡头垄断。市场进入的资本门槛高,个人创业十分艰难。
香港的核心价值形成于香港回归祖国前,缺乏国家观念,是这些年来“一国两制”与时俱进所遭遇的重要阻碍。以政治力量而言,本土激进分离势力是一小撮人;但是,在意识形态上,这一小撮人得到相当一部分持有传统核心价值却拒绝国家观念的香港居民的同情甚至支持。
还有一种不合时宜的骄傲自大,是津津乐道甚至沉迷于若干国际或西方机构关于香港经济自由度和竞争力的排名,“一叶障目”,看不清香港的产业结构不完整、相当一部分欠发达的弊端。
因此,必须“戒骄”。
要戒骄,要只争朝夕,也要避免走向另一个极端——急躁。
急躁的表现有三。一是恨不得毕其功于一役。这种情绪的翻版,是要求中央出手,给予香港特殊政策帮助以确保香港在某个领域(譬如金融市场)保持领先地位。
10多年前,当香港的货柜港面临深圳盐田港挑战时,有人曾要求中央下指令,确保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货物经香港港出口至世界各国。然而,经济规律是客观的,香港港与深圳港在全球货柜运输中的排名此落彼涨,无法阻挡。
第二种急躁表现是随意表态。这些年无论谈香港深层次结构性经济民生问题还是谈深层次结构性政治问题,不经深思熟虑的意见和主张满天飞。缺乏全局和长远的谋划,缺乏短中长期相结合的综合施策,怎么可能取得发展?
急躁表现之三是手足无措。“泛民主派”陷于进退两难——继续“拒中抗共”,不啻“螳臂挡车”;改弦更张,害怕无立足之地。患得患失的结果是什么都得不到。本土激进分离势力气势汹汹,其实是欲“拉着自己的头发飞离地球”,其结局必定是自取灭亡。
总之,必须戒骄戒躁,按照习近平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暨特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指示:“满足香港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继续推动香港各项事业向前发展,归根到底是要坚守方向、踩实步伐”。
(《大公报》2017年11月30日A12“评论”发表)
暫未有讀者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