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購買本作品的讀者,於登錄後才可評價
【2017-11-17】
11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时表示,中俄两国要做好“一带一路”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努力推动滨海国际运输走廊等项目落地,共同开展北极航道开发和利用合作,打造“冰上丝绸之路”。
国际社会敏锐地关注习近平又提出一个新倡议——打造“冰上丝绸之路”。2013年在中共十八大后一年,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2017年11月在中共十九大后一周,习近平又为“一带一路”的“一路”增添了新内容。
这一新倡议至少具有双重涵义。第一,她反映从现在至本世纪中叶,中国的战略部署是一以贯之的。尽管中共十九大把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置于从2035年至2050年的15年间,但是,从现在起所有的努力都是在为那一宏伟目标奠定基础。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现在起就要有一系列的步骤。在这样的意义上,中国把目光投向北极,展现了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应有的全球视野。
第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资格参与,也应当包括“地球村”的每个“村民”,中国提倡和致力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理应包括地球上所有的大洲和大洋。
更多
“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而不是“站到世界舞台中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相辅相成,这就是中国贡献人类的解决当代世界问题的“中国方案”的精髓。
按传统西方观念和思维,21世纪全球金融经济政治格局空前全面深刻调整,必定是大国地位更替,例如,19世纪是英国世纪,为20世纪是美国世纪所取代。如果21世纪重复以往两个世纪的全球格局调整,那么,“修斯底德陷阱”就会成真。
中国致力于同美国建设合作共赢的21世纪新型大国关系。中国只愿意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而永不称霸。中国愿意同世界上所有国家构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互利共赢关系。这一切,体现于“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最新包括“冰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加强版。
习近平在十九大的报告中,既指出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也指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既“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又“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反映了中国对于全球金融经济政治格局空前全面深刻调整的基本立场和态度。
中国追求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是顺应当代历史大趋势的应有之义。21世纪不应是、也不会再是美国世纪。21世纪应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纪元。同时,中国尊重和维护联合国宪章所体现的国际秩序准则,致力于让联合国宪章精神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得以充分展现。
对于当前正在不断深化的全球金融经济政治格局空前全面深刻调整,国际社会大体有3类立场和态度:一类是竭力维护,再一类是追求具颠覆性的激变,第三类是稳中求变。
关于“竭力维护”,又有两种不同做法。一种是不接受任何修正或改良,在西方笃信自由主义的公共知识分子和过气政客中不乏这一种主张。末代港督彭定康在评论香港特别行政区事务上,也属于这一类不识事务的顽固派。还有一种是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从以往的“一个极端”跳到眼下的“另一个极端”,但是,骨子里仍旧是坚持“单边主义”、企图保持既有国际秩序的核心元素即“美国第一”,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
关于颠覆性激变的呼声,出现在一些长期深受超级大国欺侮的发展中国家以及在地缘政治上长期受美国压制的若干国家。这一类观点的形成,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提出这一类观点者,忽略了在20世纪最后30年全球化急剧拓展的条件下,“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的道理。
中国是稳中求变的代表。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说:“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既是对于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全球格局变化的客观清醒的判断,也是对于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全球格局变化的切实可行的预期。香港社会各界需要认真思考、努力领会。
(《大公报》2017年11月17日A14“评论”发表)
暫未有讀者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