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g-book

    王小強

摸著石頭過河:中國改革之路 ─ 對薩克斯和科爾奈的批評

作者: 王小強

1978年中國開始經濟改革﹐中國的GNP以每年平均9%持續增長了16年。中國的經驗向1989年以來蘇聯東歐改革當中的休克療法和私有化改革﹐提出了理論的挑戰。
本書作者根據直接參與中國改革的切身經驗指出﹕中國改革的漸進模式並不等於慢慢來模式﹐原因在於﹐中國的改革結合了發展和改革這兩個漸進過程﹐跟薩克斯和科爾奈所主張的休克療法和從頭開始私有化改革一開始就不是朝著同一方向﹐中國的改革是為了由窮變富﹐不關主義的問題。

已開放電子書

ISBN﹕0195900790
作 者﹕王小強
出 版﹕牛津大學出版社
日 期﹕1996年
頁 數﹕245

$118.00

已售完

Meet the Author
avatar-author

英國劍橋大學政治與經濟系博士。曾任職中國農村發展問題研究組副組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常務副所長、現任中信泰富經濟研究部總經理。

著有《最發達的市場經濟》、《歷史哲學超歷史》、《千古執著大同夢》、《投機賭博新經濟》、《摸著石頭過河的困惑》(獲亞洲週刊2007年中文十大好書)、《史無前例的挑戰》、《文明衝突的背後》、《摸著石頭過河:中國改革之路》、《產業重組時不我待》。合著有《改革:我們面臨的挑戰與選擇》(1986年獲孫冶方經濟學獎)、《富饒的貧困》(1987年獲香港電臺推薦“十本好書”)、《香港聯繫匯率保衛戰》、《三網合一》、《再造中國》、《西部大開發方略》、《西部大開發考察實錄》、《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關於本作品
概述

1978年中國開始經濟改革﹐中國的GNP以每年平均9%持續增長了16年。中國的經驗向1989年以來蘇聯東歐改革當中的休克療法和私有化改革﹐提出了理論的挑戰。
本書作者根據直接參與中國改革的切身經驗指出﹕中國改革的漸進模式並不等於慢慢來模式﹐原因在於﹐中國的改革結合了發展和改革這兩個漸進過程﹐跟薩克斯和科爾奈所主張的休克療法和從頭開始私有化改革一開始就不是朝著同一方向﹐中國的改革是為了由窮變富﹐不關主義的問題。
作者進而提出﹕第一﹐經濟轉軌不僅是狹隘的經濟機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其本質在於更廣闊的經濟發展問題。第二﹐經濟轉軌不是由過去的計劃經濟模式向現成的西方市場經濟模式過渡﹐其本質在於超越現有體制﹐實現中國的制度創新和組織創新。

作者的話
導言
結束語 發展導向與制度創新

目錄

作者的話

導言:「休克療法」,「理論發展」,本書的結構

第一部分 經濟成長和「再工業化」—「休克療法」與中國價格改革

第一章「休克療法」是綜合配套改革嗎?

第二章 中國為甚麼不要「休克療法」?
2-1「比價復歸」— 能實現均衡價格嗎?
2-2「三角債」— 是宏觀經濟問題嗎?
2-3 兩個缺口與「再工業化」

第三章 中國的價格改革
3-1「改革的黃金時代」與「買方市場」價格改革
3-2「雙軌」經濟:分裂還是統一?
3-3 經濟成長:改革與「再工業化」的有力推動
3-4 經濟成長的支柱:計劃經濟與國有部門

第一部分結語 可以逆轉的「休克療法」

第二部分 超越私有制邏輯 — 私有化與中國企業改革

第四章 自相矛盾的私有化方案

第五章 超越私有制邏輯
5-1 個人化還是非個人化?
5-2 日本企業的啟示:所有權越弱,競爭性越強?
5-3 改革目標:私有化還是企業自主權?

第六章 中國的企業改革
6-1 國有與非國有部門的重新分工
6-2 經營自主權是改革的核心
6-3「所有權迷宮」與「國家公司主義」

第二部分結語 政府改革也是改革的核心

結束語 發展導向與制度創新

參考文獻

出版信息

出版社: 牛津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1996年
頁數: 245

已購買本作品的讀者,於登錄後才可評價

暫未有讀者評價